“方言综艺”崛起!《声生不息》如何唤醒地域文化认同?

2025-10-27 17:31:53      来源:星闻界

1. 音乐竞演:方言与经典旋律的融合创新

  • 地域金曲的重新演绎:节目以方言为载体,改编演唱经典港乐、台湾金曲及大湾区本土歌曲。例如,在《大湾区季》中,陈小春与回春丹乐队重新编曲《分分钟需要你》,将粤语爱情经典转化为友情主题,既保留原曲温馨氛围,又通过方言强化地域情感联结。
  • 跨地域歌手合作:邀请香港、内地及台湾歌手同台竞技,如林子祥、李克勤与李健、周笔畅等中生代歌手合作,用方言演唱融合现代编曲的经典曲目,打破地域界限,展现“和而不同”的文化交响。

2. 代际对话:文化记忆的传承与激活

  • 跨代际歌手阵容:节目汇聚老一辈歌手(如林子祥、叶倩文)与新生代艺人(如曾比特、马赛克乐队),通过“老歌新唱”实现文化传承。例如,经典港乐《东方之珠》由不同代际歌手重新演绎,既唤醒70后、80后的集体记忆,又以现代编曲吸引90后、00后关注。
  • 观众参与共情:节目设置线上合唱、二次传播等环节,观众可通过合唱或社交媒体互动参与文化传承,形成“分身效应”,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力。

3. 文化叙事:从个体故事到集体记忆的升维

  • 主题化叙事逻辑:节目以“港乐季”“宝岛季”“家年华季”“大湾区季”为脉络,层层递进展现中华音乐的精神图谱。例如,“宝岛季”通过《橄榄树》《在水一方》等台湾金曲,串联两岸音乐血脉;“大湾区季”则以《壮志骄阳》《祝君好》讲述人文湾区共融故事。
  • 个体叙事具象化:设置“港咩野”等环节,镜头聚焦大湾区街头巷尾、市井烟火,捕捉“港人北上”等文化现象,将“湾区梦”具象化为老匠人坚守、青年奋斗等真实故事,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。

4. 沉浸式体验:全媒体融合下的文化共鸣

  • 技术赋能沉浸感:作为全媒体内容产品,节目在运营、机制、技术上深度融合,打破线性叙事。例如,通过互动效果、技术服务和用户体验设计,创造荧幕外沉浸式体验场,串联线上线下内容流。
  • 长尾效应扩散:观众参与情绪构成节目分身,在小屏端持续发酵,形成文化传播长尾效应。例如,节目两度全场合唱《中国人》,激发民族自豪感,社交媒体上“为家乡上分”等方言视频汇成风土人情洪流。

5. 时代共振:集体记忆与未来想象的交织

  • 经典歌曲的改编密钥:通过改编唤醒集体记忆,如《湾》《共同渡过》等合唱曲目,由不同城市歌手与合唱团演绎,凸显地域特色同时消弭差异。
  • 未来畅想的文化融合:节目从个体叙事升维至集体记忆,再至未来想象,使“人文湾区”等概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旋律与故事,推动地域文化在时代中的持续共鸣。
[责编:金华]

大家都在看



推荐阅读
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成为爆款,主要得益于其 精准的短视频形式、创新的表达策略、先进的技术应用以及全媒体矩阵的传播 ,具体如下: 短视频形式:契合现代生活节奏 时长精简...
2025-10-27 17:33:16
年轻化改编红色经典需以尊重内核为前提,在创新与本真间寻找平衡。过度娱乐化易致经典失真,而合理创新能激活传统价值,关键在于改编是否忠实于原作精神、历史真实与观众审...
2025-10-27 17:30:46
非遗改编影视的传统文化创新边界在于尊重文化内核、避免法律风险、保持创新与本真的平衡,并推动活态传承。 以下从法律、文化、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分析: 一、法律边界:规避...
2025-10-27 17:29:25
国风避免形式化需从文化内核深耕、艺术表达创新、产业生态规范三方面入手,以汉服复兴和古风歌曲为例,具体策略如下 : 一、文化内核深耕:从符号堆砌到精神传承 历史典故...
2025-10-27 17:28:05
一、资源错配:明星特权与公众现实的割裂 明星倡导素食常被批评为现代版何不食肉糜。许多明星拥有专业营养师团队,能通过定制化饮食方案(如补充蛋白粉、维生素)确保营养...
2025-09-05 15:55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