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星倡导素食常被批评为“现代版何不食肉糜”。许多明星拥有专业营养师团队,能通过定制化饮食方案(如补充蛋白粉、维生素)确保营养均衡,而普通公众缺乏此类资源。例如,有明星在宣传中未提及营养补充细节,仅强调“吃素更健康”,导致公众误以为单纯素食即可满足需求。此外,明星的高收入使其能负担有机食材、进口素食产品等高成本饮食,而普通家庭需考虑肉蛋奶的日常摄入以维持基本营养,这种经济条件的差异加剧了公众对明星倡导的反感。
医学界对长期素食的营养均衡性存在争议。尽管植物蛋白、豆类等可替代部分动物蛋白,但铁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在素食中含量较低,需通过补充剂或强化食品获取。明星在宣传中往往淡化这些风险,甚至暗示“素食=绝对健康”,引发公众质疑。例如,有网友指出,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,盲目跟风素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,而明星未对此类群体提出针对性建议,被批评为“不负责任的引导”。
部分明星在宣传中将素食与道德优越感绑定,暗示“吃肉=残忍”,这种表述被公众视为道德绑架。例如,有明星在社交媒体发布“拒绝皮草”内容时,配图为动物受虐画面,引发争议。公众认为,饮食选择是个人自由,明星利用影响力将个人价值观强加于人,甚至通过“吃素=善良”的二元叙事简化复杂议题,反而激化对立情绪。此外,有明星被曝私下食用肉类,进一步削弱了其倡导的可信度。
明星的公众形象与私人行为不一致是遭群嘲的重要原因。部分明星在宣传中塑造“环保主义者”“动物保护者”人设,但被曝使用奢侈品、频繁乘坐私人飞机等高碳排放行为,形成强烈反差。例如,有明星倡导素食的同时,被拍到在豪华餐厅享用海鲜大餐,被网友讽刺为“在现实里演得比在剧里好”。这种“言行不一”的行为,使公众对明星倡导的真诚性产生怀疑,进而转化为负面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