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男性美妆博主”的崛起与“他经济”对传统审美的突破,本质上是男性消费逻辑从“功能满足”转向“自我表达”的集中体现。这一变革通过打破性别标签、重构消费场景、激活圈层认同三大路径,重塑了审美话语权与市场规则。
社会观念的松动
男性美妆博主的崛起,直接挑战了“化妆是女性专属”的刻板印象。数据显示,中国抖音、快手、B站三大平台男性美妆博主占比均超20%,且18-24岁博主占比最高。他们通过专业产品测评、个性化妆容教程(如“裸妆”“职场妆”)等内容,证明男性同样可以精通美妆技能,甚至比女性更懂男性肤质需求。例如,某男性美妆博主在直播中5小时成交353万元,带货能力超越部分女性博主,印证了市场对男性美妆话语权的认可。
品牌策略的转向
国际大牌(如LV、Dior)与本土新锐品牌(如理然、亲爱男友)纷纷推出男性专属产品线,并通过男性代言人(如杨洋、王俊凯)和博主合作,将护肤、彩妆与“自信”“专业”等价值观绑定。例如,理然凭借“新男士护肤”定位三年销售额破10亿元,其产品设计摒弃传统“黑色/深蓝包装+洁面三件套”模式,转向简约科技风,弱化性别符号,强调功效与体验。
颜值经济的精细化
男性美妆消费已从基础清洁延伸至抗衰、医美等高端领域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突破170亿元,同比增长17%;轻医美男性用户占比达15%,规模超340亿元,年增速20%。例如,植发、肉毒毒素祛皱等项目男性客单价达女性的2.75倍,反映男性对“外貌焦虑”的应对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投资。
场景化营销的渗透
品牌通过“职场形象管理”“约会妆容”等场景化内容,将美妆与男性生活场景深度绑定。例如,欧莱雅男士推出“淡纹耀白系列”,主打职场精英抗衰需求;碧欧泉通过“保湿修护”概念吸引运动人群。同时,短视频平台的“五分钟变帅”教程、AI测肤小程序等工具,降低了男性化妆门槛,推动消费从“小众尝试”转向“日常习惯”。
兴趣消费的社交货币化
男性美妆与电竞、骑行、钓鱼等兴趣圈层深度融合,形成“中产三件套”(特斯拉、萨洛蒙、拉夫劳伦)、“中年三件套”(茅台、钓鱼、始祖鸟)等消费符号。例如,中国2亿钓鱼爱好者中80%为男性,他们通过高端钓具、专业户外装备展示身份认同;而男性美妆博主通过分享“精致生活”内容,成为圈层内的意见领袖,推动消费从“功能满足”转向“社交价值”。
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碰撞
中国男性美妆市场正通过文化输出影响全球审美。例如,完美日记在Shopee平台东南亚市场占有率达12%,薇诺娜入驻5000家海外药店,形成“药妆+专业渠道”的差异化路径。与此同时,国际品牌加大在华研发投入,争夺高端市场份额,倒逼本土品牌通过“国潮美学”(如李宁“中国李宁”系列)和科技赋能(如AI测肤、定制化护肤方案)构建护城河。
尽管男性美妆市场增速显著,但仍面临观念阻力(如部分群体对男性化妆的偏见)、教育成本高昂(男性化妆新手占比高)和产品适配性不足(包装设计、使用体验偏女性化)等痛点。未来突破方向在于:
“男性美妆博主”的崛起与“他经济”的爆发,本质上是男性消费从“沉默支付”到“主动表达”的革命。当男性开始为“人设、圈层与情绪价值”付费,美妆已超越产品功能,成为身份认同的载体。这场变革不仅重塑了审美标准,更预示着一个更包容、多元的消费时代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