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音乐裁缝”事件频发!《星辰大海》被指抄袭,如何界定创作边界?

2025-09-03 17:39:16      来源:星闻界

一、法律层面:如何界定抄袭?

在法律上,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 “具体表达” ,而不是 “思想或风格” 。这是最核心的原则。

这意味着:

  • 不受保护:歌曲的风格、主题、情感、通用的和弦进行(如4536251)、常见的节奏型(如“动次打次”)。

  • 受保护:独特的旋律、歌词、和声编排、独特的音色设计、具体的录音制品(即“录音版权”)。

判定音乐抄袭的关键要素(通常需同时满足):

  1. 接触可能性(Access):被告创作者是否有机会听到过原作品?如果原作品非常知名,法院通常会推定存在接触可能性。

  2. 实质性相似(Substantial Similarity):这是认定抄袭的核心和难点。它又分为两种:

    • 字面相似:旋律、歌词的完全或几乎完全复制。这种情况较少,也容易判定。

    • 非字面相似:两首歌在整体听觉感受和核心音乐特征上高度相似。法院会采用 “普通听众测试法” :一个普通的、理性的听众在听了两首歌后,是否会觉得后者是从前者那里“借”来的。

司法实践中,判断“实质性相似”会聚焦于:

  • 旋律相似度:这是最重要的因素。不仅仅是连续的几个音相同,更重要的是旋律的“轮廓”(上行、下行、跳跃)、节奏型、以及在歌曲中的位置(如副歌旋律是否相似)。如果一首歌最令人印象深刻、最具识别度的核心乐句(hook)被复制,就极可能被认定为抄袭。

  • 和声进行:单独的和声进行(和弦套路)不受版权保护。但如果旋律与和声的组合方式高度雷同,就会成为强有力的证据。

  • 节奏与编曲:如果独特的节奏模式、标志性的音色或编曲结构被复制,也会作为辅助判断依据。

  • 歌词:文字部分的抄袭判定与文学作品类似,看具体的表达是否雷同。


二、专业音乐分析层面:超越“感觉”

除了法律,音乐理论提供了更精细的分析工具:

  1. “八小节雷同”原则是误区: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,没有任何国家的法律明文规定。抄袭与否不取决于小节数,而取决于相似部分是否具有“独创性”和“重要性”。抄袭4小节的标志性核心旋律,可能比抄袭8小节的过渡性段落严重得多。

  2. 分析旋律与和声的“指纹”

    • 将两首歌曲的旋律进行提取,对比其音高、节奏、走向。

    • 分析它们使用的和声进行及旋律与和声的对位关系。如果两首歌在主歌、预副歌、副歌等多个部分的旋律与和声搭配都高度一致,嫌疑就非常大。

  3. “公有领域”与“创作巧合”

    • 极简的、常见的音乐素材(如经典的蓝调音阶、儿歌旋律)属于公有领域,谁都可以用。

    • 在有限的音符和流行的和弦套路下,不同创作者完全有可能独立写出相似的旋律,这被称为“创作巧合”。但要证明这一点非常困难。


三、以《星辰大海》事件为例

《星辰大海》被指抄袭多首日本歌曲(如《愛される花 愛されない花》),我们可以用上述框架分析:

  1. 核心争议点:主要集中在副歌的旋律线条整体的和声进行上。有音乐人通过扒谱对比,指出其副歌旋律的“轮廓”和某些关键节点的进行与日本歌曲高度相似。

  2. 如何判断

    • 法律上:需要专业的音乐鉴定机构进行量化分析,判断其相似部分是否具有“独创性”以及相似程度是否超出了“巧合”的范围。

    • 听觉上:很多听众觉得“像”,是因为两首歌传递出的情绪、色彩以及旋律的起伏感相似,这触及了“非字面相似”的领域。


四、如何应对与避免?给创作者的建议

在当前的创作环境下,完全原创难度极大,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规避风险:

  1. 主动进行版权登记:为原创作品进行版权登记或时间戳认证,这是发生纠纷时最有力的权属证明。

  2. 建立“创作过程档案”:保留创作过程中的手稿、工程文件、录音小样等,证明作品的独立创作过程。

  3. 谨慎使用“无意识抄袭”:大脑会记忆听过的旋律。创作完成后,有意识地将作品“晾”一段时间,再回来审视,或请同行试听,检查是否有不经意的模仿。

  4. 进行合规的采样与借鉴

    • 采样(Sampling):直接使用他人录音制品中的片段,必须获得原录音版权方和词曲版权方的双重许可。

    • 插曲(Interpolation):重新演奏/演唱他人作品的旋律或歌词,必须获得词曲版权方的许可。

  5. 化用而非照搬:学习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、和声技巧、结构安排,而不是复制其具体的旋律。从“为什么这样写好听”的角度去学习,然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表达。

总结

界定音乐创作的边界,是一个结合 法律原则(思想/表达二分法、实质性相似)、音乐理论(旋律、和声、节奏分析)和公众感知(普通听众测试) 的复杂过程。

“音乐裁缝”现象的频发,反映了在信息爆炸时代,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前人作品的影响。真正的创新不在于创造一个完全前所未有的声音,而在于如何将已有的元素以独特的、个人化的、具有表达力的方式重新组合,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。这才是每一位创作者需要穷其一生去探索和捍卫的真正“边界”。

[责编:金华]

大家都在看



推荐阅读
一、政策背景与现状分析 1. 政策监管的明确禁止 国家版权局政策 :2025年,国家版权局明确要求数字音乐平台不得签署独家版权协议,必须采用保底金+实际使用量分成的公平结...
2025-09-03 17:41:21
一、《著作权法》新规中关于翻唱的核心变化解读 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法律概念:翻唱涉及对音乐作品 词曲版权(著作权) 的使用,与录音制品版权(邻接权)是两回事。翻唱新...
2025-09-03 17:35:27
一、硬件升级:从毫米级到神经级的感知革命 1. 动作捕捉精度突破 光学动捕 :采用NOKOV Mars系列光学系统,实现亚毫米级(0.1mm)动作捕捉,结合1000fps帧率,精准还原玩家...
2025-08-27 16:20:13
一、新民谣的界定:从校园民谣到城市民谣的转型 1. 传统民谣的基因 叙事传统 :继承20世纪80年代校园民谣的叙事性,如《同桌的你》《一生有你》以校园生活为蓝本。 情感共...
2025-08-27 16:18:57
一、经济压力:兼职与副业成常态,数字平台收入占比提升 1. 收入现状 低收入群体占比高 :2020年数据显示,50%的非学生音乐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,仅9.3%月收入超1万元。20...
2025-08-27 16:17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