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声入人心》男团解散!音乐综艺“造星”模式为何难持续?

2025-08-23 11:30:32      来源:星闻界

一、解散事件核心:个体危机引发连锁反应

1. 直接导火索:仝卓事件

  • 成员退出:2022年,仝卓因个人行为引发争议,导致团队形象受损,最终退出男团。
  • 连锁反应:原团队成员(郑云龙、阿云嘎、蔡程昱、鞠红川)被迫调整发展路径,蔡程昱修改个人简介,鞠红川删除团队相关介绍,标志着男团实质性解散。

2. 行业共性问题暴露

  • 依赖节目热度:男团依托《声入人心》节目热度成立,但节目结束后缺乏持续资源支持,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。
  • 同质化竞争:音乐综艺市场普遍存在“炒冷饭”现象,赛制单一(如竞演、翻唱),观众审美疲劳加速团队热度消退。

二、音乐综艺造星模式困境解析

1. 短期流量与长期发展的矛盾

  • 快餐式造星:节目通过剪辑、话题制造快速捧红艺人,但艺人缺乏持续作品输出,如《声入人心》男团在节目结束后未推出标志性作品。
  • 数据对比:2023年音乐综艺头部节目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有效播放量达4.3亿,但招商品牌数从2022年的27家锐减至10家,显示市场热度难以持续。

2. 行业生态的结构性缺陷

  • 商业模式单一:依赖广告赞助,缺乏多元化收入(如衍生品、线下演出),导致节目制作方无力支持艺人长期发展。
  • 同质化严重:竞演、翻唱模式泛滥,2025年音综市场仍以“竞演+真人秀”为主,创新不足导致观众流失。

3. 艺人个人发展瓶颈

  • 专业能力局限:部分艺人依赖节目人设,缺乏独立创作能力,如仝卓事件后,其他成员未能独立支撑团队形象。
  • 法律与道德风险:艺人个人行为(如仝卓事件)可能直接导致团队解散,凸显行业对艺人管理的缺失。

三、破局之道:从“造星”到“育星”的转型

1. 节目制作端创新

  • 垂直细分:如《中国有嘻哈》聚焦说唱,《声入人心》推广音乐剧,未来可拓展至电子音乐、国风等细分领域。
  • 技术融合:引入AI创作、虚拟现实(VR)舞台,如2025年《歌手2025》采用AI伴奏生成技术,提升观众新鲜感。

2. 艺人培养体系重构

  • 长期规划:签约艺人需制定3-5年发展计划,如《声入人心》男团若成立专属工作室,可能避免解散危机。
  • 专业提升:与音乐学院合作,如中央音乐学院开设“音乐科技”专业,培养兼具创作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。

3. 行业生态优化

  • 政策支持:参照韩国《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》,中国可出台音综艺人培训补贴政策,降低制作方成本。
  • 粉丝经济升级:开发NFT数字藏品、线上演唱会等,如2025年《跳楼机》NFT版税收入达4000万,显示新商业模式潜力。
[责编:金华]

大家都在看



推荐阅读
一、《音乐大师课》童星现状:多元发展路径与挑战 1. 典型案例分析 胡钰佳 :作为《音乐大师课》第一季学员,胡钰佳在节目后持续活跃于音乐领域。她参与多档节目(如《童声...
2025-08-23 11:31:58
一、现象级案例:高学历选手的舞台突破 1. 顶尖学府与说唱圈的跨界碰撞 杨和苏(UCLA哲学与经济双学位) :以TOEFL 112分、SAT 2160分的高分考入UCLA,将哲学思辨融入歌词...
2025-08-23 11:28:22
一、争议核心:专业性与娱乐性的博弈 《明日之子》作为一档音乐偶像养成类综艺,其导师争议本质上是 行业前辈在专业权威与综艺效果之间的平衡难题 。典型案例包括: 华晨宇...
2025-08-23 11:26:54
一、中央音乐学院音乐AI专业解析 1. 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(简称音乐AI专业)成立于2019年,是中国首个聚焦音乐与科技交叉融合的...
2025-08-23 11:19:37
一、数据验证与现象级传播 婚庆场景使用数据 广泛渗透 :在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,大量婚礼视频以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为背景音乐,如郑州希尔顿酒店实拍婚礼现场,星空系布置...
2025-08-19 17:15: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