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内容为王:以品质与共鸣打破圈层壁垒
- 选题深度与人文关怀
- 聚焦书籍背后的故事:纪录片以书籍为核心,记录编辑、译者、二手书商等小众群体的故事,如编辑俞国林花费13年整理古籍《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》,翻译家范晔将《百年孤独》引入中国,展现书籍背后的辛勤付出与执着追求。
- 情感化叙事:通过“社恐编辑”“狂热漫画家”等人物的真实故事,传递对书籍的热爱与坚守,引发观众情感共鸣。
- 视觉与叙事创新
- 艺术化呈现:结合绘本创作、书籍设计等视觉艺术,如蔡皋的民间文化绘本、熊亮的现代绘本叙事,展现书籍的多元魅力。
- 碎片化适配:每集30分钟,节奏紧凑,适合B站用户碎片化观看习惯,同时保留深度内容,满足知识型用户需求。
二、精准定位:契合B站用户特性与社区文化
- 用户画像匹配
- 年轻化与高学历:B站用户以18-30岁年轻人为主,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0%,对知识型、人文类内容有天然兴趣。《但是还有书籍》的“书籍文化”主题精准契合这一群体。
- 圈层文化渗透:B站用户热衷“二次元”“国风”“知识区”等内容,纪录片通过“书籍+人文”的跨界融合,吸引跨圈层关注。
- 弹幕互动与社区氛围
- 实时互动增强参与感:B站弹幕文化让观众边看边交流,如“胡歌配音”“书籍推荐”等弹幕刷屏,形成独特观看体验。
- UP主二创推动传播:鼓励UP主进行二次创作(如剪辑、解说),形成UGC内容生态,进一步扩大影响力。
三、营销策略:明星效应与平台流量扶持
- 明星配音与话题营销
- 胡歌加盟:邀请胡歌为纪录片配音,其个人经历与书籍主题高度契合(胡歌曾因车祸通过阅读走出低谷),引发粉丝情感共鸣。
- 社交媒体联动:胡歌发布推广微博,单条微博指数达100,覆盖超900万用户,形成“明星+内容”的传播效应。
- 平台流量扶持
- 算法推荐:B站推荐算法优先推送优质内容,结合用户兴趣标签(如“书籍”“人文”),精准触达目标用户。
- 活动运营:结合世界读书日等节点,发起“书籍推荐”“读书分享”等活动,提升用户参与度。
四、跨平台传播与商业变现
- 多平台分发
- 全渠道覆盖:除B站外,纪录片还在微博、微信、抖音等平台同步分发,扩大传播范围。
- 海外传播:通过B站国际版(Bilibili Global)触达海外用户,提升国际影响力。
- 商业化探索
- 图书电商联动:B站小店上线纪录片同款书籍,结合UP主带货(如“青豆书坊”单视频带货《红楼梦》实洋过百万),实现“内容+电商”闭环。
- 品牌合作:与出版社、文具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,如《航海王》特装书、书籍周边,提升商业价值。
五、持续创新与用户运营
- 系列化制作
- 多季迭代:《但是还有书籍》已推出两季,第二季豆瓣评分9.4,B站播放量超2200万,通过持续更新保持用户新鲜感。
- 主题拓展:从“书籍故事”延伸至“出版人日常”“文学现场”等主题,丰富内容维度。
- 用户深度运营
- 社群运营:建立书籍爱好者社群,鼓励用户分享读书心得,形成长期互动。
- 数据反馈优化:根据用户评论、弹幕数据调整内容方向,如增加“二手书市场”“书籍设计”等用户感兴趣的内容。
六、小众题材破圈的核心逻辑
《但是还有书籍》的成功,本质是“内容品质×用户洞察×平台特性”的协同效应:
- 内容层面:以书籍为载体,传递人文价值,引发情感共鸣;
- 用户层面:精准匹配B站年轻、高知用户的审美与需求;
- 平台层面:利用B站的社区文化、算法推荐与流量扶持,实现高效传播;
- 商业层面:通过“内容+电商”模式完成商业闭环,形成可持续生态。
[责编:金华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