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经过风暴》直面家暴!女性题材为何屡遭“男性凝视”争议?

2025-08-18 17:27:36      来源:星闻界

一、理论溯源:“男性凝视”如何渗透影视创作?

1. 核心定义与机制

  • 劳拉·穆尔维理论:男性凝视通过摄影机、人物设定构建男性主导的视觉世界,女性被物化为满足男性欲望的符号,缺乏主体性。
  • 表现层级
    • 角色层面:女性角色被设计为被动、性感的“他者”,如《满江红》中瑶琴的“香艳被强暴镜头”仅服务于男性观众的窥视欲。
    • 叙事层面:故事围绕男性展开,女性角色沦为工具(如《周处除三害》中程小美单纯人格与被性侵经历脱节)。
    • 视觉层面:特写镜头聚焦女性身体,将其变为“视觉盛宴”(如《流浪地球2》中女性角色被框定在传统性别角色中)。

2. 行业数据印证

  • 性别比例失衡:2023年美国前100部电影中,女性导演占比仅12.1%,关键职位(编剧、摄影师)比例不足20%。
  • 创作惯性:女性题材电影中,70%-80%的新入行者在完成一部作品后选择离开,形成“one and done”恶性循环。

二、案例剖析:《我经过风暴》的争议点

1. 叙事视角的潜在偏差

  • 受害者形象的单维塑造:徐敏被塑造为“事业女强人”却仍需兼顾家庭,其被家暴的合理性被暗示为“原生家庭锅”,弱化了家暴男的纯粹恶行。
  • 男性救赎的隐性框架:陈均的拯救行为被描绘为“纯粹和出众”,延续了“男性是女性苦难根源与拯救者”的陈旧叙事。

2. 视觉呈现的凝视痕迹

  • 短信特写的设计争议:徐敏的信用卡和挪车电话短信发送至陈均处,这一细节被批评为“服务男性窥视欲”的符号化操作。
  • 父母角色的刻板化:徐敏父母为面子让女儿受委屈,强化了“女性需为家庭牺牲”的父权观念。

3. 观众反馈的撕裂

  • 男性观众的不适:如小红书用户反馈“全场女性就我一个男的,尴尬到社死”,折射出影片对男性观众的疏离感。
  • 女性观众的复杂共鸣:部分女性沉湎于“苦情美学”,对“被迫害性”角色产生共鸣,陷入自我客体化的循环。

三、深层动因:创作生态与市场逻辑的合谋

1. 创作端的结构性困境

  • 女性创作者的边缘化:女性导演在行业中的代表性不足,关键职位比例低,导致女性视角叙事被男性主导的创作惯性挤压。
  • 隐性偏见的渗透:招聘过程中无意识的性别歧视,使女性导演难以获得大型制片厂机会,片场文化中的大男子主义氛围进一步抑制创作自由。

2. 市场端的商业妥协

  • 流量与深度的平衡术:影片需通过“家暴”话题吸引关注,但为避免市场风险,可能弱化对父权制度的批判,转而采用“男性救赎”的保守叙事。
  • 观众期待的管理:面对“女性向”标签的流量红利,创作可能不自觉地迎合传统审美,如强化女性角色的“利他属性”以获取共情。

3. 社会观念的滞后性

  • 性别平等的表面化:尽管《芭比》等影片尝试挑战父权制,但行业内部的性别代表性问题仍未解决,女性导演的创意常被简化为“公关宣传”。
  • 文化消费的惯性:观众对“苦情美学”的沉湎,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牺牲的集体无意识认同,这种观念反过来影响创作导向。

四、破局路径: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策略

1. 创作端的革新

  • 女性视角的体系化构建
    • 增加女性创作者比例:通过Fusion Film Festival等平台提升女性和非二元创作者的能见度,如2025年该节日将颁发终身成就奖给音效设计师Cecelia Hall。
    • 叙事视角的颠覆:采用女性主观镜头,如《坠落的审判》中通过女性角色视角展现婚姻中的权力关系,打破“男性向”视点垄断。
  • 角色塑造的深度化
    • 避免工具化陷阱:如《热辣滚烫》中陈妙带领团队为女学生争取正义,展现女性之间的团结与互助。
    • 复杂人性的刻画:借鉴《可怜的东西》中贝拉复活后的成长体验,赋予女性角色多维度心理空间。

2. 市场端的精准运作

  • 话题标签的差异化设计:将影片核心议题转化为易传播的标签(如“家暴不是家务事”“拒绝男性凝视”),降低观众讨论门槛。
  • 跨界联动的社会行动:联合警方、女性组织推出“反家暴测试题”,观众答题可解锁电影票优惠券,实现“教育+票房”双赢。

3. 社会观念的持续推动

  • 教育机构的角色:如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通过实践导向的教育,培养新兴创作者对女性经验的细腻捕捉能力。
  • 政策与行业的协同:紧跟广电总局“现实题材优先”政策,申请专项创作基金,同时推动片场文化改革,如取消全男性制作团队的规定。
[责编:金华]

大家都在看



推荐阅读
一、选题策略:捕捉社会痛点与政策红利 1. 数据驱动选题 教育焦虑的现实依据 :2023年教育部数据显示,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5.2%,但家长为择校产生的焦虑仍普遍存在。影片...
2025-08-18 17:30:53
一、选题策略:捕捉社会痛点与政策红利 1. 数据驱动选题 诈骗现状 :2025年公安部数据显示,全国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上升23%,群众损失超800亿元,反诈成为全民关注议题。 政...
2025-08-18 17:25:42
一、社会情绪捕捉:婚姻焦虑的时代性爆发 1. 数据支撑 结婚率持续走低 :2025年民政部数据显示,我国结婚率降至5.8,创1978年以来新低,青年恐婚情绪蔓延。 离婚率高位运行...
2025-08-18 17:23:37
一、真实事件改编:现实主义创作的根基 1. 原型事件的社会价值 格斗孤儿事件 :影片取材于2017年四川大凉山格斗孤儿真实事件,聚焦贫困、留守儿童等社会议题,直接触达公众...
2025-08-18 17:20:53
一、减重动机与行业影响:从角色需求到健康觉醒 1. 角色驱动的极端减重 电影《热辣滚烫》需求 :贾玲为塑造拳击手乐莹,通过专业团队指导,在一年内减重100斤,体脂率压缩...
2025-08-18 17:18:04